缺芯大潮不休不止,元旦前后又有幾個原廠的漲價生效,這其中有的在去年第四季度公布,有的是剛剛公布。這批原廠漲價,剛好對應新一輪晶圓代工漲價,這次又是聯電“戲最多”。除此以外,近期的存儲市場也因疫情出現變數,但相比晶圓代工,影響較為有限。
元旦前后漲價生效原廠匯總:
瑞薩:去年10月15日發函,對大部分產品漲價,2022年1月1日起生效。(2021年以來生效的第二次漲價;包含旗下Dialog產品)
ADI:去年11月傳出調價函,對部分產品漲價,12月5日起生效。(2021年以來生效的第二次漲價;旗下美信去年8月生效的漲價保留)
東芝:去年11月下旬發函,對光耦合器漲價,2022年1月1日起生效。
聯發科:去年第四季度對WiFi 6芯片漲價20%-30%。(據傳今年Q1會再漲價)
朋程:去年年底證實,車用二極管對非長約客戶漲價,2022年元旦生效。
瑞昱:臺媒近日報道Q1對Wi-Fi芯片和網通芯片漲價5%。
原廠發函不斷,現貨市場也是不斷漲價,以MCU和車用物料尤甚。ST、NXP、ADI等主要品牌的物料的行情,在短期內無法指望“退燒”。有部分物料,諸如ST32系列MCU等,現貨之前降低不少,但還是比缺芯大潮之前的價格更高。總體行情仍然相當“非理性”。
晶圓代工是漲價主要驅力
晶圓代工是這波缺芯大潮的主要驅力。從2020年下半年到去年末尾,晶圓代工都一直都在漲價。剛剛過去的12月,聯電再度調升報價,指向今年3月漲價5%左右。繼去年11月調升一次長約客戶報價之后,聯電單季度兩連漲,其28nm工藝報價甚至超過臺積電,前所未見。
除此以外,主做面板驅動IC及PMIC代工的力積電也表示,目前訂單滿載,訂單能見度看到2023年,且沒有供過于求問題。力積電在建中的銅鑼晶圓廠,產能也被全部預定。去年12月力積電掛牌上市,一大目的也是為此新廠建設募資。
頻頻漲價之下,代工廠產能仍被預訂一空,說明市場仍是單邊賣方格局。況且缺芯大潮以來芯片設備交期持續延長,各廠擴產到位都無法保證,芯片漲價態勢還將延續。
設備交期拉長,代工廠擴產受限
去年12月下旬,國內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資深副總裁彭進公開表示,受關鍵設備交期拉長影響,中芯國際擴產不如預期。8英寸每月實際開出新產能4.5萬片,較先前預期降低35%;12英寸月產能每月僅增加1萬片,擴產進度不如預期。
現有報道指出,中芯國際擴產不順跟美國政府限制其獲取關鍵設備相關。但拋開這一點,芯片生產設備的交期本就在拉長。聯電在去年12月表示,28/14nm設備交期拉長,部分最精密、供應商最少的設備交期可達30個月。同時SEMI也統計北美半導體設備在去年11月份交期再度創新高,表示設備需求旺盛。
結合代工廠訂單滿載和設備交期拉長的態勢來看,晶圓代工仍處漲勢。但此時也不可忽視“宅經濟”需求耗竭的隱憂。對于這一輪代工漲價,業內認為是在測試下游需求,如若順利得漲說明終端需求仍然健康;若漲價遭遇下游抵抗,則說明需求前景看空,終端客戶不愿再付出更多的芯片成本,暗含漲價潮終結的可能。
疫情恐造成NAND閃存和DRAM波動
缺芯大潮下,兩大存儲器行情并不火熱,但最近這一平靜卻被打破。受到疫情影響,三星和美光兩大存儲器原廠的產能輸出恐有疑慮,引起市場深度關注。
NAND閃存方面,之前集邦咨詢預測第一季度合約價下跌10%-15%,在三星西安廠受疫情影響之后,合約價跌幅是否收斂有待觀察。由于NAND閃存之前一直處于單邊跌勢,即便突發事件影響產能,預計影響也較為有限。
DRAM方面,美光表示西安廠員工減少,對產品組裝和測試有一些影響,可能造成出貨延遲。近期恰逢DRAM跌價動能衰竭,美光西安廠的變動恐引起DRAM現貨行情進一步波動,相比NAND閃存有所不同。
12月份的業界態勢,構成了開年基調。照目前看,缺貨漲價還是主旋律。由于晶圓代工又掀起一輪漲價,今年還是可以“期待”收到很多原廠的漲價函。此外存儲市場出現變化,雖不致激起轉折,但也需關注。
對于缺芯大潮的終結,各大整車廠、研究機構以及原廠“掌門人”普遍將供需翻轉的時間點放在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之間,而這也剛好是各大IDM和代工廠新產能開出的時間點。那么產能“援軍”能否沖破缺芯大潮,就讓我們共同拭目以待。
12月其他業內重要事件
智路資本收購日月光控股中國大陸四座封測廠
臺積電3nm試產,未來供給臺積電和英特爾
太陽誘電在中國建新廠,預計2023年投產
英飛凌收購精密電鍍企業Syntronixs Asia
OPPO發布6nm影像NPU芯片
英特爾投資71億美元在馬來西亞新建封裝廠
三星獲IBM和意法半導體MCU代工訂單
蘋果推基帶等自研芯片,以取代高通等供應商
羅姆馬來西亞新建廠房,擴產LSI和晶體管
SK海力士韓國清州廠即將關閉,所有設備將遷至無錫
瑞薩收購Wi-Fi芯片廠商Celeno
三星電機確認在越南擴產FC-BGA基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