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子行業進入旺季,外加疫情突襲多個產業重地,IC市場缺貨漲價延續。8月份有多家IC原廠啟動漲價,數量雖然較6月和7月有所減少,但重點領域都沒落下,包括目前最緊俏的MCU、被動元件,甚至手機SoC都有漲價出現。
盛群、新唐等官宣漲價,MCU行情緊俏
8月MCU市場有三家廠商最值得關注。首先是盛群證實從8月起漲價10%-15%,但這并非該廠今年首度漲價。早在4月,盛群就已對全線產品漲價15%,且8月的這次漲價,盛群早就有所宣示,在市況緊張的當下,并不出乎預料。
8月生效的漲價中,還有美信也需要重視,該廠宣布全線產品從8月22日起漲價6%。美信主打電源管理IC和傳感器,也有MCU產品線,此時漲價顯然會對行情推波助瀾。
8月份新唐也發出調價函。不同的是,新唐漲價針對的是其晶圓代工服務,而非成品物料。據了解,新唐主要的業務既有成品IC,也有晶圓代工服務,其晶圓代工服務部分用于MCU和功率半導體。這次的漲價,新唐是對晶圓代工服務漲價15%,從9月1日起生效。
【美信、新唐調價函 來源:互聯網】
8月多家原廠漲價,印證MCU行情沒有踩剎車,最起碼覆蓋今年一整年。回顧今年的供應鏈大事,上半年北美寒潮導致三星、英飛凌等大廠產能受損,外加火災導致瑞薩MCU重要廠區停頓數月;下半年馬來西亞疫情爆發,影響到當地IC制造和封測產能。種種意外造成巨大MCU供應缺口,影響一直持續。
根據投行Susquehanna的數據,汽車、工控和消費電子等各用途的MCU在7月份短缺加劇,交期延長至26.5周,而同期各類芯片的平均交期是20.2周,由此顯示出MCU嚴峻的缺貨現狀。
根據更多行情信息及媒體的報道,目前英飛凌、恩智浦、Microchip及瑞薩等大廠的MCU交期普遍26周以上,最長的甚至達到52周之久。比這些廠商還緊缺的,就是ST的MCU。目前ST品牌多個系列的8位、32位MCU甚至已經不再提供具體交期,而是要按照原廠分配來發貨。此外,恩智浦的部分車用物料也和ST一樣,都緊缺到連交期都無法給定。
目前,MCU的漲價已經從國際大廠溢出到臺灣及大陸廠商,以上盛群和新唐的漲價就是證明。后續即便市場旺季到來,各大終端制造廠受困于缺貨漲價,其產能及獲利表現將會收到制約。至于市場行情何時翻轉,只能等待各廠擴產開出,從根本上扭轉供需態勢。
被動元件、連接器、手機芯片也有漲價
被動元件方面,報道指出8月9日美系電阻大廠Vishay宣布漲價10%-20%。在此之前,菲律賓剛剛在首都馬尼拉區域實行管控,將影響當地被動元件產出,并加大下游備貨難度。
加上之前的馬來西亞,目前東南亞兩大被動元件產地都已經實施管控,廣泛影響各類電阻、電容和MLCC的生產和運輸,不利于行情穩定。德爾塔病毒肆虐,東南亞兩國短期內不具備重新開放的條件,被動元件的交期和價格也將繼續走高。
8月還有一家連接器和一家SoC廠商漲價。連接器方面,報道指出知名大廠Molex宣布全線漲價7%,10月1日起生效。除了漲價,Molex產品的交期普遍在24周以上,且隨時有順延的可能。
從整體來看,連接器市場還算是較為平和,交期一般在8-18周,漲價也比較克制,原因可能在于“長短料”現象突出,制造企業在MCU等IC元件無法到位的情況下,對連接器等物料需求下降,從而造成行情相對平緩。
最后還要再提一下手機的漲價。7月底,紫光展銳發函全面調漲智能機產品線價格25%,8月1日起生效。紫光展銳智能機產品包括SoC、AI運算芯片等,采用12nm、28nm工藝代工,這些芯片漲價反映上游代工成本提高和產能緊缺的現狀。
【Molex、展銳調價函 來源:互聯網】
總結:缺貨漲價延續,旺季也是考驗
以上所列8月原廠漲價動向,涉及多個領域,其中IC元件漲價原因主要是代工漲價、供不應求和產地疫情等原因,被動元件漲價則是更多源自產地疫情造成的減產。由于各類元件貨期不同,緊缺程度也各不相同,由此引發長短料現象。另外,重復下單、囤貨炒貨也造成需求失真,缺貨程度被高估,但下游制造廠獲取物料難度會更大。
對電子制造業來說,旺季到來但也成為考驗,元器件的緊張行情將會加重制造廠備辦物料的成本,超長貨期也會抑制其出貨能能力,這些最終都會影響獲利。想出對策度過行情最艱難的時期,是電子產業鏈首要問題,而要行情徹底扭轉,還是要等到各廠擴產到位,保證貨源供應的暢通。